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1章
    韩明连一连串的发问,一双细长的眼睛睁开了,紧紧的盯着曾明川。
    曾明川从桌上找了找,找出薄薄几页账本。
    “韩大人请看,这是从张敏达家里取来的所有钱财和物品的明细,前面是钱财的数目,物品的种类,后面是吉泽县五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签字,从衙役进入马氏的住宅搜查和带走钱财,这个过程都是在五位老者和百姓的见证之下进行的。带出来的钱财,除了赔付王家庄村民的粮款,剩余的都在衙门库房。库房一共有三把锁,三把钥匙分别在下官、王县丞和黄主簿三人身上,要三把钥匙都在,才能开启库房的钥匙。从马氏住宅带出来的钱财是单独存放的,韩大人如果有怀疑,可以现在就去库房查验,看看东西还在不在,跟账目是否相符。”
    黄奇胜和王华勇也出声附和。
    韩明连看着账本后面五位乡绅的签名和手印,又是一个意外。曾明川如此年轻,办事如此老到,看来是他们轻敌了。
    他合上账本,冲着马氏道:“马氏,你有何话说?”
    马氏含着泪抬头,“大人,曾明川是县老爷,黄奇胜和王华勇是他的手下,当然是他说什么是什么。民妇只想知道,我家老爷不在,他凭什么就断定我家老爷有罪,还抄了民妇的家。大人,求您给民妇做主啊!”
    张敏达不在,可不可以判定他有罪?
    这马氏倒是不蠢,确实抓到了一个对她有利的点。
    韩明连看向曾明川,“曾大人,你有何解释?”
    曾明川道:“韩大人,下官正好想要请教请教您,如果几十个村民联名来告状,在人证物证都在的情况下,被告不在,这案子要不要审?”
    “自然要审。”韩明连知道曾明川在给他下套,所以他回答的很谨慎,“但你可以等被告在的时候再审。”
    “如果被告十天半个月的不出现呢?一个月、半年不出现呢?原告只能等着吗?那他们的损失谁来赔偿?”
    曾明川彻底放开了,“张敏达不光是人不在,他的粮行关了门,伙计掌柜的都不在,下官有理由相信,他是畏罪潜逃了!”
    “为了几十两银子畏罪潜逃?他一个大老板,不至于吧?”
    马氏也适时大喊道:“我家老爷根本没有罪,何来畏罪潜逃一说?他要是逃了,民妇是他的老婆,家里还有他女儿,他怎么会舍得留下我们?”
    黄奇胜插嘴道:“马氏,你可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你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吗?上了他家族谱吗?你恐怕连个妾室都不是。”
    马氏顿时红了脸,恼羞成怒,“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既然民妇都算不上张敏达的妾室,你们为何要抄没了我的家财?”
    黄奇胜一甩袖子,“简直是不知所谓,你的家财?你的一切不都是张敏达的吗?”
    马氏梗着脖子道:“是张敏达的,但也是张敏达给民妇的,他给了我就是我的!”
    曾明川冷眼看着韩明连,淡淡道:“韩大人,有张敏达拖欠村民粮款的欠条在,有村民们的诉状在,此事的是非曲直很好判断,下官之让衙役进入张敏达的住宅,是完全附和大齐律法的,其一,要搜查他在不在,其二,要获取足够的钱财给村民们补偿。之所以带走的钱财比较多,也有逼迫张敏达现身的意思。要就像大人您说的,这案子总要有被告才完整。可惜的是,这么多天过去,张敏达并没有出现……”
    他话音刚落,就听外面有人喊道:“曾大人,草民张敏达在此。”
    鸣冤鼓又响了起来,韩明连立即眼睛亮了起来。
    “快将击鼓之人带进来!”
    看到被带进来的张敏达,曾明川确定韩明连和张敏达定然是有一定联系的,而张敏达之前搞出的那一场粮款拖欠,就是为了今日。
    他只是不明白,他们这么大费周章的原因是什么。
    他刚来吉泽,跟韩明连和他背后的路自珍,应该没有什么恩怨。
    是因为他来吉泽挡了别人的路?说实话吉泽不是什么好地方,恐怕没有人愿意来。
    他还想到了张敏达跟自己的私怨。
    是因为自己拒绝了他的女儿吗?
    不会吧?他女儿就这么想给自己做妾?
    自己有一程了,谁也不要。
    张敏达上了堂,恭敬的给韩明连行礼。
    “草民张敏达见过知府大人。”
    张敏达直接忽略了曾明川。
    韩明连暗自松了口气,心道,你要是再不来,这戏他要唱不下去了。
    “张敏达,王家庄村民状告你拖欠粮款,此事可是真的?你为何拖欠?这些日子去了哪里?为何一直不出现?”
    张明达道:“大人,草民并不是故意拖欠王家庄村民的粮款,只是因为出去做生意被绊住了脚,所以回来晚了。草民回来之后才知道王家庄村民来吉泽状告于我,不过是几十两银子的粮款,草民怎么会拖欠他们呢?而曾大人居然不分青红皂白就抄没了草民的家。草民、草民实在是冤枉啊!”
    韩明连看向曾明川,“曾大人,你有何话说?”
    他放松的靠到椅背上,心道,我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曾明川眯着眼睛看着张敏达,见他仰着头,梗着脖子,十分气愤的模样,但隐约有几分从容。
    他轻轻一笑,道:“韩大人,既然张敏达回来了,咱们是不是好好审一审他拖欠王家庄村民粮款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