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4章
    “那还等什么,走着。”
    林雪住一招呼,林家人呼啦啦站起一大片。
    手里要么拿着工具,要么拎着藤条筐,整装待发。
    其实是大家都急需消食。
    其他小分队的人见了,下意识想跟上。
    但见林家去了那么多人,想着自己也抢不过,只好作罢。
    陆默和严大在前方带路,其他人仨一群,俩一伙,边走边聊。
    说到高兴处,笑声把林中的鸟都惊飞了。
    陆默眼疾手快,随身携带小石子,又打了几只鸟。
    待到了水塘边,林雪竹乐了。
    芦苇开花了,这芦花可是个好东西。
    穷人家买不起棉花,往往用芦花填充被褥。
    只是,这芦花没有棉花保暖。
    但对于大多数流放犯人来说,有芦花也算是不错了。
    “一会回去,告诉其他人,让他们来采些芦花吧。”林雪竹说道。
    她自己家是用不到这东西的,之前去建安城采购,她让马兴帮着买了不少棉花。
    现在,春秋用的薄被做好了,冬天用的厚被也能保证一车一床。
    再有机会就弹几张褥子,没机会对付着也能过。
    反正家里还有不少兽皮,垫在身下也能隔凉。
    林雪竹不担心用的东西,只担心吃的不够。
    站在水塘边,想看看里面有多少鱼。
    这不看则已,一看就发现,水塘下面的淤泥处,不仅有东西在蠕动,还偶尔会有几个气泡冒出来。
    要是没有家里人在,林雪竹就把这一片淤泥直接收进空间了。
    可现在,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她也不好操作啊。
    林雪竹目光不经意扫过水塘边的石头缝。
    她看见,一条黄鳝正摆动着尾巴,往石头缝里钻。
    原来这水塘里的是黄鳝啊,怪不得都藏在淤泥下。
    “陆默,你腿快,去跟官差借几把铁锹。不白借,我们用十条鳝鱼换。”林雪竹说道:“另外,再拿个鱼干过来,吃的那个鱼干。还有捕鱼篓,有多少都拿过来。”
    “成!”陆默得了吩咐,一溜烟就跑了。
    铁锹这东西,属于流放必备。
    因为路上死人太常见了,埋人用得上。
    因此,官差队伍里不仅备了铁锹,还备了不止一把。
    以防死的人多了,埋不过来。
    林雪竹目光在四处搜索,找了个最适合的方位,人就站那了。
    不过两柱香的工夫,飞毛腿陆默跑回来了。
    众人一看,都笑出了声。
    只见小少年浑身上下,挂满了捕鱼篓,左右手还各拎了两把铁锹。
    第202章 我是窈窕,但我不是淑女
    陆默小少年跑得呼哧带喘的,着急坏了。
    林雪竹让他在旁边歇口气,让严大和胡家三兄弟沿着她找好的位置,先挖一条小水沟。
    她特意选了一条地势越来越低的线路,以方便黄鳝从上面溜下来。
    线路的尽头,挖了个比较深的坑,在坑里放上捕鱼篓。
    小鱼干撕碎了,扔在捕鱼篓里,作为诱饵。
    做完这些,最后一步,就是挖穿水塘和水沟。
    众人又等了一会,就见一条黄鳝钻出淤泥,扭动着身体,往小水沟里游了过去。
    游到尽头,它扑通一声掉进了捕鱼篓里。
    严大把捕鱼篓拎上来,将里面的黄鳝倒进藤条筐,又把捕鱼篓放回坑里。
    就这样,来一条,抓一条。
    其实这抓鱼的速度不快,但因为过程太过神奇,所以大家并没有不耐烦的感觉,反而都津津有味地盯着看。
    这一次,林家人是亲眼看着林雪竹做事的。
    用一个大开眼界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马嬷嬷盯着看了一会,见藤条筐里的黄鳝,有些都不动了。
    便着急地对林雪竹道:“雪竹小姐,这黄鳝是不是死了?”
    林雪竹往藤条筐里瞄了一眼,淡定点头,“黄鳝出水容易死,不禁折腾。”
    “哎呦呦,那我们就在这开始收拾吧。”马嬷嬷说道:“鱼死了肚肠子就会烂,这么好的东西,可别糟蹋了。”
    说着,拉着翠儿和顾贞娘找块大石头坐下,掏出匕首,开始收拾。
    胡家三兄弟也去帮忙,陆默则和严大负责捞鱼。
    大概用了一个半时辰,共捞了近半筐黄鳝,都去了内脏,洗得干干净净。
    马嬷嬷挑了十条,放在一个小藤条筐里,准备送给官差。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往回走。
    林雪竹并没有将水塘里的黄鳝全部收进空间,而是只拿了几条。
    这几条中,只要有公有母,就可以在她的空间里繁衍后代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就等着流放队伍里的其他人来抓吧。
    回到营地后,照例是大家用带着羡慕的复杂眼神看着林家。
    瞧瞧,人家又抓到东西了。
    林雪竹对那些眼神视而不见,只道:“往西北方向走有一个水塘,边上长着不少芦苇,芦花可以做衣服和被褥的芯子。另外,水塘里还有些黄鳝,我们没抓完。”
    她话没说完,已经有人站起身冲出去了。
    等她话音落地,各小分队负责采集的人已经全部出击。
    林雪竹微微一笑,看着那些黄鳝道:“可惜了,黄鳝就应该吃新鲜的,但我们今天都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