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5章
    “不好,快醒醒!”
    “失火啦!”
    李世民和高演连忙上前叫醒众人。
    刘彻几人猛地惊醒,迅速起身。
    “怎么了。”
    “你们看!”
    此刻就见熊熊烈火冲天,已经将众人包围,距离不到十米。
    “我去,流星飞剑!”
    刘秀快速召唤出飞剑,一把拽住最近的高演,就朝空中飞去。
    众人也皆是如此。
    众人刚一离开地面,熊熊烈火便席卷了一切。
    狭窄的溪流也被瞬间吞没。
    而就这时,数条如绳索般的火蛇从烈焰中窜了出来。
    转瞬即至,一把锁住了李世民的脚踝。
    李世民只觉灼痛传来,火焰快速点燃了他的裤脚。
    “啊!”
    李世民猛地一剑挥洒而下,剑气呼啸,斩断了火蛇。
    刘彻大喊一声:“远离此处!”
    众人不断挥舞出剑气阻挡,同时朝远处飞去。
    直到晌午时分。
    刘彻一行六人才灰头土脸的停在了一片偌大的湖泊旁。
    此刻众人衣服皆又被烧毁的痕迹,脸也是黢黑。
    众人随即在湖边洗脸擦拭。
    边洗还边骂骂咧咧。
    ...
    第230章 患难见真情
    长话短说。
    两支队伍于第十日的时候碰头,随后一起寻找回城的方向。
    于出城第十六日终于返回了围城。
    龙珠获取并不算多,兑换之后所得两万九千龙珠。
    时光飞逝,转眼十天过后。
    一声龙吟终于再次响彻在了围城上空。
    就见上写:
    唐朝第十任皇帝:唐德宗李适(公元742年——805年)
    适:kuo
    李豫见状快步上前:“我的好大儿,你可算来啦。”
    重返四十岁模样的李适此刻感觉身体倍棒,入耳看向同样重返了四十岁模样的李豫。
    吓了一跳,以为见了鬼。
    “鬼什么鬼,你自已不也死了吗。”
    李豫没好气倒道。
    一刻钟后,听完介绍后的李适这才恍然大悟。
    同时带着有些忐忑的心跟着老爹,来到了秦始皇宫殿。
    一一行礼之后,李渊随即问道:“适儿,之前听你爹说过一些你的事,安史之乱还是你平定的,是吧。”
    李适拱手:“侥幸成功。”
    李渊笑着捋了捋胡须,对李适的印象还是挺不错的,甚至是有些期待。
    毕竟已经从李豫的口中得知,其长子李适乃是个能文能武,有才干的人。
    李渊:“不用谦虚,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你文武双全,我很看好你。大唐有没有复兴起来啊。”
    “这个..”
    李适说着,摇了摇头。
    心虚的看了眼李渊。
    见状,李渊等人心中一沉,大唐难道真的一蹶不振了吗。
    李渊轻叹口气:“无妨,尽力即可。仔细诉说下,你即位后的事吧。记住,功过皆说,不可谎言。”
    “是。”
    旁白哥:
    李适,低配版李隆基。
    与李隆基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人生的转折点都是因为一次兵变。然后即位前期也都是励精图治,后期躺平摆烂。
    李适作为李豫的嫡长子,出生于公元742年,此时的唐朝国泰民安,繁花锦绣。
    李适的一生都在见证大唐的由盛而衰。
    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歌舞升平的假象被打破,而李适也在逃亡的过程中,走出了象牙塔。
    看遍人间百态,经受风刀霜剑。
    李豫即位后,将剿灭安史叛军的任务交给了李适,李适不负众望,次年便将安史之乱平定。
    他也因此斩获赫赫战功,以及随之附上的太子之位。
    不过此番平叛,李豫走了一步错棋。他并未根除叛将,反而还赐予了叛将封地,任命其节度使。这也为日后的‘二帝四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
    即位之初,他以节俭爱民著称,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此时的大唐开始有了复苏兴盛的迹象。
    然后不出意外的话就意外了。
    原本叛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向李适请求袭其父位,李适坚决拒绝。再加上李适的削藩政策,终是引起了地方不满。
    公元782年,节度使们纷纷起兵反唐,此时李适倚重的武将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宦官护卫着李适逃出了皇宫。
    宦官表示:陛下啊~您现在知道谁才是真爱了吗~
    李适疯狂点头:患难见真情啊!
    于是此事之后的李适一改之前对宦官的态度,开始宠信宦官,任命宦官为禁军统帅。
    李适被迫出逃,辗转奉天、梁州等地。
    史称‘奉天之难’。
    因为这场兵乱中,有四人自立为王,两人自立为帝。所以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三年之后,唐将领李晟等人攻克长安,李适才终于回了家。
    此后的李适一改往日清廉,开始变得贪财好利。且宠信奸臣,放任宦官弄权。
    他终究还是活成了少年时自已最厌恶的模样。
    公元805年,李适病逝,终年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