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0章
    北长逸解释道:“因为这期的故事比较特殊。”
    他想了想:“反正节目主线应该已经播出很多了,你们出去有网了也能看到。”
    “这次的主线任务被分成了六组,”北长逸说,“我们嘉宾也被分成了六组,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丁羽说:“我记得这个综艺是边播边拍的,你怎么还有时间来拍背景故事呢,是那边还没轮到你吗?”
    “不是。”
    北长逸说:“恰恰相反,我在第一组。我作为嘉宾的主线已经结束啦。”
    “我们的任务里有一条,是找出一个特殊的人物嘛。”
    北长逸轻描淡写地说:“我就是那个特殊的人物,所以除了主线任务,我还得来拍背景故事。”
    牧时说:“那个,摄像头……”
    “没事的。”
    北长逸说:“我在刚露脸的时候,就说过这句话啦。”
    “纪导拍综艺拍电影,都挺套路的。”北长逸觉得热了,用剧本给自己扇风,“他喜欢在最开始就暴露关键信息,让观众觉得第一个被怀疑的肯定不是真的,然后结尾反转。”
    北长逸又翻了翻剧本:“说起来……其实那边拍综艺的时候,我就有点没搞懂自己是在干什么了。”
    “没想到完整的剧本应该在这里。”
    牧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北长逸说的是剧本后半部分。
    很多年后,镇子上的人来来往往的,不知何时,开始流传一个传说。
    亓越阳轻声读出上头的字:“如果在午夜时分,对着镜子削一个水果,水果被削完前皮没有断,镜子里就会出现那个女人的影子。”
    “……血腥玛丽?”牧时问。
    “然后,你可以对她许下一个愿望。”
    亓越阳接着读了下去:“任何愿望,都可以被实现。只是相应的,也要付出代价。”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代价应该是什么。”
    丁羽摇头:“怎么没头没尾的,我没听懂。镜子里那个人影,是最开始出现的神秘女人吗?”
    “是的。”
    阿珠小声说:“中间一段讲的是那个神秘的女人,给小镇带来了福泽。每个人都变得美丽而健康,那个镇子也成了最富裕的小镇。”
    丁羽吓了一跳。
    牧时乐了:“你总算知道突然出现在别人身边,别人是什么感觉了吧?”
    丁羽说:“好吧,下次我来到你身边以后,会给你一点提示的。”
    丁羽又对阿珠说:“你讲故事的时候声音真好听,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然后呢?”
    阿珠因他突然又直白的赞美愣了一下,露出一个羞涩的笑。
    几人都注视着她,她有点紧张,又鼓起勇气继续道:“但是那种美好的生活是有代价的。”
    “神秘女人要求镇民向她献祭,有了祭品福泽才会延续。”
    “献祭什么?”
    阿珠说:“几条人命。”
    牧时叹气:“真是个邪神。但是那些镇民肯定也不会乖乖听话的吧?”
    阿珠点头:“中间又发生了一些事情,最后那个神秘女人被镇民们封在了教堂下面。”
    “这样,就可以既延续镇子的福泽,又不用献祭人命了。”
    丁羽说:“人类总是希望能得到所有的好处,哪怕其实他们也能预料到之后不会有好下场。”
    阿珠轻声说:“其实……最后也还好。”
    她接着道:“后来,过了十几年,大家发现,镇子上的福泽正在衰弱。他们的容貌和财富,不再像从前那样,能被轻易的积累。”
    “同时,镇子也传出那个传闻。就是刚才你们听到的,很像血腥玛丽的那个。”
    在她讲述的过程里,亓越阳一直在跟着她的节奏翻阅剧本。
    “这个时候,镇子上又出现了一个神秘人。她自称女巫。”
    牧时忍不住道:“这个画风是不是变得快了点?怎么又出来了个女巫呢?”
    阿珠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是剧本就是这么写的,纪导就打算这么拍。”
    “那个女巫告诉镇民们,其实福泽没有衰减,只是当年发生的一些事情,留下了邪祟的怨念,是怨念在变深,影响了福泽。”
    “女巫说,只要镇民们可以解决怨念,一切就都能恢复正常。”
    【女巫:不要怕。我会帮助你们,我是全知全能的女巫,我将预见一切。】
    阿珠说:“女巫给了镇民们六次机会,只要其中有一次成功就行了。所以北哥他们嘉宾那边,才会被分成六组。”
    “北哥他们组,也会是唯一成功的一组。”
    “……可是,”牧时说,“这个故事的结局,不就成了那个镇子依然在享受福泽,并且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吗?”
    阿珠点头,小声问:“这不好吗?”
    牧时说:“倒也不能说不好,只是……算了。你们这个世界连血腥暴力都能播,这点小事好像也算不上什么三观的问题。”
    阿珠疑惑:“牧时哥,你在说什么啊?我怎么听不懂。”
    牧时摆摆手。阿珠以为是自己说错了话,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几人的表情,又低下头。
    亓越阳问阿珠:“你知道这个剧本是谁写的吗?”
    阿珠说:“纪导啊。”
    亓越阳想了想:“里面很多描述的方式,或者说,文风笔触,让人觉得很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