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好一番,大门才开启。
傧相引着萧煜前去拜见沈家二老及诸亲,并送上迎书。
沈映蓉一袭绿袍,手持纨扇遮面,萧煜原想窥探,被她挡了去。
在前厅拜别父母长辈,新娘在上花轿前不沾地,由赵盛背着出去。
媒人和魏氏等人护着往大门去了,在一片喧嚣热闹声中,沈映蓉被送上八抬大轿。
接到新妇,女方这边会安排亲眷送亲,一切准备就绪,萧家掐着时辰起身回府。
礼乐声响,周边围观的百姓也得了喜钱喜饼,一些运气好的讨了十多枚铜板的喜钱,可把他们乐坏了。
在那些锣鼓声中,花轿里的沈映蓉并没有出嫁的恐慌,而是欣喜。
因为回门后,她跟萧煜就会离开萧家出来独住。
不用晨昏定省,不用应付萧家一大家子,没有那么多森严规矩,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小日子简直不要太爽!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引得不少人顿足围观,途中宫里头的萧贵妃抵达国公府,众人连忙出来跪礼接迎。
萧贵妃入了国公府,去看望萧老夫人。
鉴于马氏要忙着接待宾客女眷们,祖孙二人坐到一起唠了许久的家常,中途也有不少人前来拜见。
莫约到巳时五刻,听外头来报,说新妇进门了,萧贵妃嫌嘈杂,并未去观礼。
新郎新娘牵同心结去往前厅拜堂,行完拜堂礼后,新妇还要拜客,之后才是送入洞房。
一系列流程折腾下来沈映蓉叫苦不迭,皆因头上的凤冠太沉,又要时刻注意举止,脖子都酸了。
好不容易熬到送入洞房,女方这边的亲眷被当上宾安置。
正午时分府里的宾客们享用喜宴,喜房里的沈映蓉好奇打量周边红彤彤的一切。
反正屋里没人,她放下纨扇,起身活动活动筋骨。
也在这时,甄氏送来饭食,皆是她爱吃的。
外头的萧煜要应酬宾客,整个下午沈映蓉都待在喜房里。
待天色晚些时,还有亲友闹洞房的习俗,惹得一场喧闹嘈杂。
人们散去后,沈映蓉问起娘家人,青禾回答说他们在申时就回去了。
不一会儿萧煜回喜房,他从一早折腾到现在,累得像条狗。可事情还没完,还有合卺酒,结发合髻,却扇等礼仪。
萧煜尚武,谈不上文采,作的却扇诗狗屁不通,被沈映蓉嫌弃了。
他跟癞皮狗一样撒娇耍赖,沈映蓉又气又笑,拿扇柄打他。
那厮臭不要脸亲她一嘴,结果全是粉。
跟刷墙似的,满嘴都是脂粉,他受不了擦嘴,埋汰道:“惠娘脸上涂了甚,这么厚一层?”
沈映蓉无辜地摸了摸,自我感觉良好。
萧煜实在欢喜总算可以名正言顺抱媳妇儿了,也不管她满脸脂粉,又腻歪去抱她。
两人在床上玩闹起来。
哪曾想洞房花烛夜并不顺利,因为外头忽然传来甄氏欲言又止的声音,说萧老夫人传话,要见一见长青居士。
萧煜顿时炸了,没好气道:“大母过分了!今儿是我娶媳妇儿,她把媳妇儿给我叫跑了,我晚上抱谁去?!”
甄氏硬着头皮道:“老夫人说了,长青居士八十多岁归隐山林,实难相见,今日务必要见一见的。”
萧煜:“……”
沈映蓉:“……”
哦豁。
让你丫忽悠!
媳妇儿忽悠跑了吧!
第四十五章
天气日渐炎热, 萧家择定请期日子送往女方商议,定在八月初八中秋节前。
女方同意后,这桩亲事便差最后一个亲迎环节。
赵氏忙着筹备嫁妆, 各种物什亲力亲为, 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沈映蓉在吴家留的画作皆被二老给她带进京来, 萧煜为讨萧老夫人欢喜, 特地给她挑了两幅送去。
一幅是炸毛的麻雀,还有一幅则是独自垂钓的渔翁。
那麻雀肥啾啾,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它的灵动体态, 是跟以往不同的画风, 下笔细致, 特别轻灵。
而渔翁垂钓则粗犷潦草, 带着质朴的拙, 却极具意境。
大片留白好似远山皑皑白雪,静谧的水面,孤独的倒影,河面与天空相交,给人一种寂寥到骨子里的静谧。
更妙的是,那画还能倒挂。
当水中倒影变成正面,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叫人分辨不清画里画外。
这份巧思确实引人惊艳。
萧老夫人见过世面, 也对渔翁垂钓赞不绝口。
相较而言, 她更喜欢倒挂带来的视觉冲击, 意境非凡。
萧煜并未跟她说出自沈映蓉手笔, 萧老夫人还以为是哪位隐居的道人所作。
恰逢萧品安过来,他当年可是正儿八经参加科举入的仕, 对诗画自有鉴赏力,也觉得渔翁垂钓甚有意境。
他捋胡子道:“此画颇有王昌中遗风,却又自成一派,尽显巧思,着实难得。”
萧老夫人拄着拐杖道:“不知长青居士是何方人士,若有机会,倒想与他探讨探讨。”
萧煜忽悠道:“大母就别想了,长青居士已经八十多岁,云游四海居无定所,甚难寻人。”
萧老夫人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