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0章
    于是这队伍渐渐就变大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地往里走去,一路奔到薛清茵居住的小院儿外。
    “嘘。”为首者回头做了个手势。
    他不知道现在里面是个什么情形,万一那贼人还没撕破脸,反被他们惊动,于是反手就劫持王妃呢?
    邱司马等人惊魂不定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一个个都紧闭着唇,一时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这时为首者方才缓缓抬手,叩了两声门,低低唤了声:“王妃。”
    随即顺势用力,将门推开。
    门发出“吱呀”一声响。
    一个人从里头走了出来。
    所有人都被惊了一跳,下一刻便按不住要拔刀。
    “怎的来了这么多人?”走出来的却是王府亲卫,他环视一圈儿,纳闷道。
    “袁护卫?你可知刚进去那个兴元军校尉,恐怕是孟族奸细?”玄甲卫沉声道。
    姓袁的护卫先是一愣,而后笑出 了声:“我就说好端端的,你们玄甲卫的冀小哥突然把人拿下做什么,原来是孟族奸细啊。”
    “什么?已经拿下了?”邱司马按捺不住插声问。
    袁护卫点头:“正是,我领你们进去吧。”
    “好好!”邱司马赶紧道。
    没有亲眼所见,到底不能放心呢……谁知道王府亲卫有没有和奸细勾结?
    这下带头的人又变成了袁护卫。
    他们在带领下走过外门,来到内门,一眼便看见了被结结实实压在地上的壮年男子。
    而宣王妃好整以暇地站在旁边,一手执扇,一手捧茶杯。
    竟是好不悠闲!
    “哟,今个儿这么热闹,怎么都来了?”薛清茵也瞧见了他们。
    她微微探了探头,便见他们身后似是还跟了无数士兵。
    那是兴州自己的士兵吧?
    “莫不是大半个城都来了?”薛清茵笑问。
    邱司马长舒了一口气,躬身道:“是啊,知晓王妃恐怕身陷险境后,只恨不得将兴州百姓都一同叫上,势要叫那贼子伏诛!”
    “邱司马真是个聪明人,竟然猜到了他的身份。”薛清茵出声夸赞道。
    邱司马面上一红。
    他看了看被压在地上的人,的确就是那个窦建宏。这窦建宏也实在勇猛,用粗绳捆住了也就罢了,竟然还要三个玄甲卫同时牢牢压住。
    窦建宏双目烁烁,朝邱司马看回来的时候,邱司马禁不住打了个冷战,然后赶紧移开了目光。
    “还是王妃智计无双,更胜一筹。竟然已经将人先擒住了……若只是等我们来救,恐怕还迟了。”邱司马感叹道。
    刘县令实在忍不住,急声道:“王妃,敢问拙荆何在?”
    薛清茵笑着看他:“刘夫人在里间等候,一会儿给你请出来便是。”
    刘县令连忙冲她拜了拜:“多谢多谢。”
    薛清茵这才又看向邱司马道:“司马不必自谦,你看,你已经聪明胜过这位窦校尉了。”
    窦建宏脸部肌肉狠狠抖动了下。
    想是有被羞辱到。
    袁护卫心道好像只有他们把守在外门的,还不清楚究竟怎么回事了。
    袁护卫上前一步,问道:“此人怎会是孟族奸细?王妃是怎么看出来的?”
    窦建宏的耳朵动了动,显然也想不通宣王妃是怎么一个照面就将他戳穿的。
    他对答如流,有关兴元军的说辞句句是真。连腰牌也是真!
    “从你报出兴元府驻军的名号,我便心生警惕了。究其原因,窦校尉应该很清楚吧?”薛清茵看着窦建宏道。
    窦建宏目光闪烁,想起来了当年叛出军队一事。
    只是此事隐秘,因为太伤皇帝的面子。她怎么知道的?
    “紧跟着我问你,陛下是何时得到的消息。你说两日前。”
    “有何错?”
    对啊,有何错?这句话,邱司马都没觉得不对。
    因为按他送出信去的日子,两日前得到消息应当差不多。
    “我恭维窦校尉官儿大,窦校尉就真当自己官儿大啦?”
    “……”窦建宏又有被羞辱到。
    “传令官身在京中,知晓消息什么时候到的京城,这不奇怪。但你窦校尉呢?你远在兴元府啊。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难道还是那传令官无端和你说起的吗?牵扯到战时,传令官怎敢如此多嘴?你们只消听命行事就是,也断不敢打听更多……”
    “若你是个将军,能知晓这些倒不奇怪。但你怎么敢扮成将军呢?还是校尉这样不大不小的官儿最好了。不起眼,但身份又有说服力。”
    “可你却忘了,一个小小校尉,不该事事对答如流!”
    窦建宏吐了口气,无奈一笑:“谁叫老子这辈子没做过校尉呢?年少建功,入营不出两年便做了副将。还做过骁卫之长,曾领足足四十府府兵!”
    似是在为自己找回面子,力证自己官儿还真不小。
    薛清茵点头:“那确有几分厉害。所以我看你见了我,竟然连马屁也不晓得拍,身份绝不会是个校尉。多半是做惯了人上人。”
    窦建宏嘴角抽了抽。
    早知道当时殷勤些拍了马屁就没事了是吧?
    第208章 夫妻间的秘密
    “不出两年便做了副将,兴元军出身,又曾做到骁卫之首,领四十府……”邱司马还算有些见识,他喃喃念了一遍,总觉得听来有些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