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3章
    赵国公转头看了一眼儿子的方向,叹道:“若是可行,我真巴不得他跟着你们走。”
    “好在如今阿风也有几个朋友了……”
    这话说的自然是许家表哥。
    薛清茵显得轻松许多,道:“以后还会再见的。”
    赵国公重重点了下头。
    眼见天色也不早了,便亲自送薛清茵和宣王出府。
    赵煦风听见动静,一下摔碎了点心碟子,巴巴地跟在后面:“阿娘,阿娘……”
    薛清茵踮起脚摸了下赵煦风的脑袋。
    头上戴的金冠还有些扎手。
    宣王一把将薛清茵的手拽了回来。
    薛清茵暗暗嘀咕。吃醋?这醋也吃?
    赵煦风虽然读不懂他们脸上的情绪,但他能感知到这一刻的气氛……
    他无措地看向赵国公,嘴里喊的仍是“阿娘”。
    赵国公熟门熟路地骗他:“阿娘要出一趟远门。”
    赵煦风点了下头,一手抓住了薛清茵的袖子,一手抓住了宣王的袖子。
    宣王回头看他,赵煦风吓得一哆嗦,撒开了抓着宣王那只手。
    但很明显,他撒错手了。
    宣王冰冷的目光仍落在他的身上。
    赵煦风这下反而来了点包天的傻胆。
    他又抓了上去。
    “走,走,一起。”他说。
    赵国公没好气地一把揪住他的衣服:“走?你要一起走哪儿去啊?”
    “和阿娘走。”赵煦风嘴里坚定地蹦出四个字。
    这下连“新爹”都没那么嫌了。
    赵国公方才话是那么说,但真轮到赵煦风认别人当爹,连亲爹都不要了,他一口老牙都快咬碎了。
    “你给老子留下来吧你,亲爹都不要了还!”赵国公一把抱住赵煦风的身躯,生生把他拖住了。
    宣王转身道:“赵国公备一口箱子,本王要带走。”
    赵国公冷静了点,反应过来连连点头道:“对,差点忘了。”
    赵国公也不敢撒手,一边抱着儿子,一边吩咐赵总管去准备箱子。
    薛清茵转头,正儿八经地对赵煦风叮嘱了一声:“听你爹的话。”
    宣王额头的青筋蹦了蹦。
    反正……赵煦风这个复杂的关系,总归是让宣王殿下有些不爽。认他当新爹,都不爽。
    赵煦风望着他们的身影,嘴里发出咦呜咦呜奇怪的哭喊声,显得隐忍又憨厚。
    眼泪和鼻涕都一块儿下来了。
    薛清茵轻叹了口气,这才感觉到对京中的一分不舍。
    这厢二人离开了赵国公府,那厢便立即有人禀报到了梁德帝这里来。
    “……听闻走的时候,赵国公还送上了一箱珠宝。”
    梁德帝听完,轻叹道:“赵国公养着这个痴儿,也着实不容易。”
    “去吧。”他对那禀报的人道,遂没有再多问宣王还做了什么。
    另一厢。
    魏王已经接连多日不曾睡好了。
    从侧妃的床上惊醒,他一时间甚至有些不知身在何处。
    “殿下,王妃要见您。”宫人的声音在屏风后响起。
    “她又出什么事了?本王不过在侧妃房中宿了一晚,她便又跳了脚了?”魏王脸色难看,但还是起了身。
    徐家被流放后,他母妃身边的嬷嬷再三叮嘱他,一定要保住魏王妃这一胎。
    他也只有听了。
    不过一旦等这个孩子生下来,他不仅与徐家斩断联系,婉贵妃的话他也再不要听了!
    “带路。”魏王跨出了门。
    魏王很快来到了魏王妃的住处,进门便见魏王妃呆坐在那里,像个木头。
    魏王皱眉,问:“这又是怎么了?”
    柳月蓉近日其实也没睡好,甚至恨不得将江侧妃掐死。
    她没想到科举案最后闹得这样大……江侧妃那个姐姐的事,她自然不敢再插手……
    她甚至怕被外头的人晓得了。
    也怕被魏王晓得了。
    到时候婉贵妃母子恐怕要指责她拖后腿……
    加上如今徐家倒台,魏王府挨了申饬。
    相比之下,薛清茵受的苦算什么呢?
    柳月蓉实在笑不出来了。
    可最最叫她难以容忍的还是……魏王昨日竟然留在了江侧妃房中。
    柳月蓉简直怒火中烧。
    江侧妃怎么有脸?
    “殿下……”柳月蓉压下心头的怒火,抬头迎向魏王,低声道:“我知殿下近日烦恼……”
    “你既知本王的烦恼,便不该时时来打搅本王。”
    柳月蓉喉头哽了哽,但还是说道:“我只是想帮上殿下……我知道眼下是魏王府、母妃和徐家共同的困境。”
    她昔日从诗文中读到许多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
    有丈夫身死誓不改嫁,怀揣遗腹子与一干族老斗到底的。
    还有丈夫便贬谪,心甘情愿跟随去苦寒之地操持家里,最后丈夫平反,她也跟着获得诰命的……
    她便觉得,那些个女子,兴许便也是她的明日。
    她不觉得害怕。
    相反,她想到能与魏王共进退,也算是桩好事。
    一同患过难,吃过苦,殿下才会知道她的好……
    但魏王一句话就打碎了她的美梦。
    “你能做什么?”魏王问她。
    “你什么也不能做,薛清茵至少能博得父皇的喜欢,你呢?”魏王不快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