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司高管收到董事长指示,一早便来了会场,别无他意,单纯来给陆烨撑场。
秦建和这样一个副总级别的领导,今日也屈身在会场门口迎宾,专门接待已经明确了认购意向的资方代表。这些人是今天的基本盘,稳住他们,首批认购的数字就会异常漂亮。
沈星宇则带着自己的手下,将今天的潜在投资者一一安顿。这些人同样不敢被怠慢,哪怕能拉到一位巨佬,大手一挥,或许就直接决定了这支基金的生死。
一左一右,他们宛如一对门神,对每位来者点头握手。又不约而同地望了望布置停妥的讲演台,为陆烨捏了把汗。
这几日陆烨本该一心扑在路演上,反复斟酌准备言辞才对。而因为出现了认购缺口,他不得不忙前忙后地为对接来的意向资方阐述自己模型的投资原理,有时半天都喝不上一口水,昨天连声音都沙哑了不少。
陆烨的实力,z司上下都毫不怀疑。但他今日并非一身轻松地上台,心里不知压着多大的石头,万一影响到了正常发挥,一切心血又将白费。
他们这些撑场面的高管更是双刃剑,虽然能彰显z司对这支新发基金的重视,但也无形中给陆烨施加了更沉重的压力。
会场很快座无虚席。z司的执行副总亲自主持,简单欢迎了各位代表到场,便对陆烨进行浓墨重彩的个人介绍。
“…入行3年升至宏观组首席,打破了近20年来行业内最年轻首席的记录,接连拿下3年最佳分析师……”
“……进入z司二级部门以来,外发的预测报告90%以上经验证为正确趋势,个别报告甚至精确预测到个位数……”
“……本支新发基金是他投资实践的集大成之作,在场的各位,有人讲究投资效率,有人偏爱长坡厚雪,这支基金无论在交易属性还是价值属性上都能完美覆盖投资需求……让我们把剩下的时间,交给陆烨!”
陆烨沐在无数人的目光中,施然走向台中央,剪裁得体的黑色衬衫在他身上轮廓硬挺,一丝不乱。
他面色谦和,微微鞠躬,直起身后的神态从容不迫,眉宇沉毅,清冷淡漠的眸里掠过令人惊艳的气华。
陆烨缓声向各位投资方代表致意寒暄,随着精心准备的路演材料翻页,他沉声介绍起整支基金的策略逻辑。
由浅入深,丝丝入扣,全场鸦雀无声。
基金最初的风格往往是主理人投资偏好和个人性格的集中体现。各类主题的权重、各类资产的占比,如同写在产品说明书上的参数,投资者只要大眼一扫,便清晰了然。
然而大部分基金产品的命运就像颠沛流离的逃荒者,在遇到一波颓势,或是市场震荡之时,任何单一的风格都无法抵御全方位的崩盘。
这也是为什么,许许多多的投资老手不相信基金经理的“鬼扯”,认为他们不过是吹出一场天大的牛。等风浪来袭时,这些基金要么不改航向以卵击石,要么追涨杀跌迷失自我。
他们早就对这种掺水的路演免疫。但却又被陆烨今天的路演结结实实地吸引。
他的思路完全不同。在一众不缺市场想象力的时机,他在增长极上的作风并没有太过冒进,反而将相当大的一部分预期仓位排到了优质白马股身上。而为了满足交易型客户的需求,他也分出了一部分资金,专门做经过多轮验证有效的中高频交易。
不少老道的投资代表开始琢磨,陆烨的风格,到底是什么类型的风格?
答案却是,他没有风格。陆烨的所有决策都有严密的论证,相比于小道消息、夸大解读,他求真务实,取百家之长,因而推出的每一重策略都足以令人信服。
路演过半,内场的许多人已经悄声交流起来,言谈间不乏有对台上这位年轻而沉稳的金融圈新秀的赞赏,甚至已经有人在悄悄讨论将他挖去自家机构需要开什么价码。
微沸的人群中,一道复杂的目光始终牢牢锁着陆烨。钦慕、迷惘、不得不保持的矜持和距离,混合在一起,从钟欣漓的双目投向台上那个长身玉立的年轻男人。
第76章
知事故而不世故, 脚踏泥泞却纤尘不染,钟欣漓第一次见到陆烨时,便是这种感觉。
他像是北极的冰川白雪, 偶尔随着洋流经过这里,俯仰人间。
雪水奔淌于天地, 自然也无声无息地,流进过漓江。
但他又过客般地流走, 全然不知自己曾在这片江域中曾经掀起过怎样的惊涛骇浪。
钟欣漓安坐在主会场前排的角落,素性冷淡高傲的目光此时透着炽热,殷切地望着台上沉毅的男人。
又是像第一次见他时一样, 尽管听不懂太多, 却还是被他环环相扣、娓娓道来的讲解而征服。陆烨的声音并不像像演说家那样激情澎湃,他的语调始终冷静低沉,天然带着极富安全感的可靠。
钟欣漓是从相熟的叔伯那里要来的邀请函,又迟了几分钟到场,等会场门口亲自迎宾的高管都坐定后才悄身而入。
她虽然盛装, 但仍不愿高调。s市的顶级圈子并不大,漓江财团千金的示好,被z司毫无背景的年轻首席拒绝, 并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漓江财团原定更换接班人的消息,忽然被钟家父母悄无声息地撤回,却已经在s市的商界引起热议。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