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6章
    “渺渺亿劫,浑沌之中,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金刚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涬大梵……”
    申公豹悲苦之余,不禁想起了这些年在玉虚宫中的日子,那时,原始天尊讲道时,也是这般景象。
    虽然因为妖族跟脚屡遭歧视,但多少比那些纯粹的野路子妖族修士要强,而且元始天尊平日里对他只是态度比较冷淡,该教的从不藏私,学的也是玉清正统,至于偏袒,其实也只是在大劫一事上,给了姜子牙太多优待。
    申公豹自然知道,元始天尊破例收他这种被毛戴角之辈入门墙是为了谋划大劫,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有传道受业之实,而入玉虚宫修炼的这几十年,也是他修为提高最快的时期。
    可为什么……偏偏要偏袒那个仙道难成,法力低微的姜子牙?
    申公豹合上了眼,神情放松了许多,还是继续听经吧,以后说不定没机会了。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天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圣人嘛,诵经肯定不用喘气的,间隔只是为了凸显节奏。
    此时无论是千军万马还是名臣良将,都像是入定了一般,默默思忖等待着不知何时到来的焕然大悟,天地间静的出奇,仿佛只有这些经文诵出一般。
    子受也不例外,紧皱眉头沉思着,前面的经文没听懂,后面生僻字少些,人道渺渺什么的,似乎有点熟悉。
    其实这是《度人经》,乃元始玉文,被明朝的《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法界之源头,有了这册经文之后,才使得以往被驱逐的鬼魂,变成了可以超度的对象。
    不过包括子受在内的大多数人,接触到的应该还是“人道渺渺,仙道莽莽”这几句,这几句被仙剑系列拿去,当做了蜀山派的入门法诀。
    “即得死魂受炼,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长存,随劫轮转,与天齐年……”
    又一句之后,颂念声顿了许久,才有九条五爪金龙乘空而来,其后拉着辇车,飞云丹霄,羽盖垂荫。
    这一刹那,日月停轮,神风静默,天无浮云,一切静止了好半天,才渐渐能看见两道童侍座,元始天尊悬座空浮于九龙沉香辇之上,唇红齿白,明眉皓目,如琉璃玉体,一尘不染。
    圣人真容。
    只见元始天尊唇齿轻启:“凡诵此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
    “本命之日,诵咏此经,魂神澄正,万炁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魔精丧眼,鬼妖灭爽,济度垂死,绝而得生……”
    说了这么多,元始天尊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人们跟着他多念几遍,彻底将这册新创的经文传世,这经文念多了有各种功效,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至于在此之后自己私下念经超度没有用,那也不能怪他,圣人念诵和普通人念诵肯定不一样嘛。
    子受满心的不愿意,你元始要灭商,还要老子跟你念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绝对是一桩了不得的功德。
    和子受一样想法的,还有申公豹,明明是他先超度的,制定礼制也好,念诵祭文也好,明明是他先的啊!
    但……不得不感慨圣人法力,其所创经文有着夺天地造化之妙,任他人怎么想,只是自顾自再次从头念诵起经文,便现出了众生法相,任诸侯兵卒还是神仙妖魔,皆陷入到了一种玄之又玄的境地中,忍不住诵经,随他喝唱,颂念之声震动虚空。
    随着时间推移,不仅仅是汜水关这一片地界,整个天地间的生灵都开始念诵,似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随着经文而动。
    就连远在北海,遥距万里,身怀大法力的孔宣也不例外,他比任何人对度人经的体悟都深。
    孔宣在北海用五色神光刷妖魔刷了好几年,做的其实就是度化、超度的事,北海的是逐鹿之战的古战场,妖魔大多是战死的亡魂心有执念不得超生导致,柏鉴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柏鉴作为黄帝的总兵官,位高权重,可竟然战死后历经千年都不能出劫,一直以游魂浮世,不得超脱,不得转世轮回,还得再在封神大劫里蹭蹭功劳,才能混个福清正神做做,堂堂总兵官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寻常士卒了,堕为妖魔只怕都是好事,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才是常态。
    孔宣听了度人经之后,便一边念诵一边苦思,他度了这么多年,也只能用五色神光一个个刷,做不到创出经文,让他人协同的地步,可见圣人的深不可测,看来还得多多修行,寻些机缘再进一步。
    七天七夜。
    颂念声整整持续了七天七夜,停止后,汜水关外的土地,乃至山川林木,全都下沉数寸,地面仿若碧玉,没有他色。
    唯有笼罩一片的灰暗灯火,光泽依旧,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无形间多了一种让人感受到灵魂炼的炙热。
    “今作度尸之法……”
    第585章 朱陵之宫,流火之庭
    “今作度尸之法,则魂神上升于朱陵之宫,受炼于流火之庭,随其处修学功业之深浅,准其年岁日月之多少,时限既毕,则神归复形,便得更生,外虽终殁,经时积稔,有如睡顷,不觉稽久,从兹已往,便得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