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1章
    谁家没有个子侄呢?
    他们可是贵族,与诸侯共治天下的贵族!
    那都是人上人!
    可转眼之间,在新刑法之下,就变得和屁民一样,说抓便抓,说杀便杀,甚至不得不远遁。
    子受端坐案前,一声不吭,他今天就是来挨骂的,吭声的话,容易不小心笑出来。
    有头盔挡着,看是看不清了,可要是发出声音,还是比较麻烦的。
    而这时候,李靖忽然道:“姚家那个逃走的子弟,可是叫做姚齐?”
    姚家家主心里一咯噔,这话要是其他人问,倒是还好,可李靖这个刑部尚书开口……
    莫非刑部已经丧心病狂到了这种地步?
    抛家弃子,放弃了家族逃去边地,也要抓回来?
    原本还有些吵嚷的九间大殿中,骤然安静下来。
    当真丧尽天良啊!
    姚家家主更是连连痛呼,姚齐的生死不重要,重要的是更进一步施加压力。
    别看李靖现在这么嚣张,说捉拿贵族就能随便拿,说下圜土就能随便下,可今日过后,就没这么简单了!
    该放多少人,都得放个干净!
    姚家家主的痛呼声中有那么一丝丝畅快之意,在场的贵族,谁和李靖没仇?年初收取田赋的时候,就是李靖带人上门威胁啊!
    每次看到这光亮的头顶,都会让人一阵咬牙切齿!
    “陛下啊!陛下——”
    姚家家主带着哭腔,整个人如同崩溃一般,演戏就演全套,现在做得越过,等会儿就越好说话,越容易给自己争取利益。
    “刑部已残暴如斯,朝廷当行王道,赶尽杀绝千里拿人,和梁山贼寇又有何区别?”
    姚家家主痛哭流涕。
    群臣之中,也有不少人露出了怪异的表情。
    早前纣王派李燧去了黎郡,该不会就是为了去抓这个姚齐吧?
    这有什么用呢?为日后的退让妥协添上一层蒙羞布?
    这……倒是符合纣王的作风,即使今日妥协了,纣王也定会留下一个口子,等到日后慢慢清算。
    就是不知道,这日后得日到什么时候去了。
    案边的子受身躯颤抖,连砸核桃的手都停下了。
    看样子是李燧干的,这一手漂亮啊!
    问责了侯延,还顺手抓了个余孽?!
    火上浇油!
    李靖掏出一页黄纸,道:“这是姚齐的书信,姚家家主可认得笔记?”
    书信……
    殿中众人心头巨震。
    难道还不等押解朝歌,直接就地正法了?
    这是……姚齐的绝笔信啊!
    便是子受,也不得顺着这个方向想去。
    想到李燧跑去了黎郡,在责问侯延之后,偶然发现了姚齐,作为大理寺丞,李燧肯定不会姑息犯罪之人,定然持玄鸟玉佩将其逮捕,甚至可能这姚齐到了黎郡之后,为求立身之本撺掇着黎郡贵族一同侵占田地,欺压穷苦农人,欺瞒姜文焕……
    这样一想,是极有可能的,黎郡政事皆由贵族经手处理,想瞒天过海骗过姜文焕很容易,而姜文焕又是个火爆脾气,被李燧揭出这种事情,拔剑砍人不足为奇。
    如此一来,殿中的贵族们更加同仇敌忾。
    这次更过分啊!纣王前阵子才下令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共审死刑,这才多久,直接说砍就砍了?最后送来的就一封诀别信?
    这怎叫一个惨字啊!
    殿中百官虽然不像贵族们一样,悲中带怒,却也都忧心仲仲。
    贵族是该杀,贵族诸侯,全都是社稷蛀虫。
    可要分时间。
    这时候大商的首要敌人,是注定会造反的各路诸侯,打压贵族只能排在后一位。
    若是将贵族欺压的太狠,将所有贵族完全推到诸侯那一侧,却是有些难做。
    虽说不一定因此灭国,但名声上肯定不好听,毕竟舆论掌控在贵族手中。
    李燧……果然还是年轻了,缺乏历练。
    即使做出这种事的是姜文焕,李燧也应该尽量劝道,再不济,也得做做弥补措施,找个理由说是姚齐在押解途中被山贼砍了,或是小解时不小心滑到了山下,就算理由离谱点,也得做做面子工程,将朝廷摘出去。
    可他偏偏老老实实的,送来了绝笔信。
    群臣摇头,太老实,也并非是件好事,还是看李靖与纣王怎么处理吧。
    李靖仍是板着脸,波澜不惊道:“姚齐乃后辈,不过眼界却比殿中诸位开阔得多。”
    第465章 恨啊!
    眼界开阔?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莫非是见逃跑也不管用,主动投案自首?
    那可真是丢人,咱们是什么人啊,贵族!
    贵族的意思就是咱们有罪也不能认!
    不少人都看不起姚齐,认罪又怎么样?还不就送来一封诀别信!
    李靖摊开书信,道:“殿中人数甚多,不便传阅,便由本官来念吧。”
    这……杀人还要诛心?
    诀别信送给姚家家主也就罢了,还要当殿念出?
    是想要以此震慑贵族吗?
    开什么玩笑?!他们会被这种东西吓着?
    不管是刑罚的特权还是羊毛衣的利益,咱们全都要,少一分都不行!
    李靖低沉的声音传彻大殿:“陛下圣明,草民姚齐敬上,皇恩浩荡,雨露普施,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