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燧一想,这也是,大家都难做。
这是,子受继续出声道:“如此大规模擒拿审问,贵族必然人人惶恐,家中也难以难以,皆是惶惶不可终日。”
“朕……其实一直都在担心这个问题,朝歌两次叛乱,皆有贵族参与其中,再一再二,不可再三,贵族终究拥有自己的势力,朝廷难以触及,若是当真因此出了什么岔子,便是得不偿失了。”
“朕此前就说过,贵族也是朕的臣民,他们犯了错,要治罪,可若是没有犯错,也应当和臣民一样,过着自己的安定生活,难道朕不想治下万民皆安吗?”
“今日见到你李燧为他人请愿,朕倒是豁然开朗。”
李燧被这一通话绕的云里雾里,不解道:“陛下何意?”
子受笑眯眯道:“朕之所虑,无外乎判罚不公,有冤屈之人枉死,可现在,有你李燧站出来,一切便迎刃而解。”
“朕今日设大理寺,再予御史台督查之职,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御史台除风闻奏事外,另有监察、弹劾及建议之能,刑部受理大小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但若有死刑案件,则须与大理寺、御史台共同审核。”
“决狱之权虽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由朕裁定,朕属意由你来做这大理寺卿,与刑部共审,人命绝非小事,你大可明察暗访,还个公道清白,如此,不但朝中安定,贵族们必然安心许多,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吗?”
“至于大理寺其他官员的人选,你可以在刑部中挑选,也可以在同年举人中挑选,大理寺上下一应事务,由你总揽。”
子受看向李燧。
李燧懵了。
刚才还羡慕着李靖和纣王的君臣之谊,怎么这下看起来自己和纣王的君臣之谊还深厚一些?
大理寺与刑部共仗刑事,这不就意味着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一个级别?
即使差上一点,恐怕也不会差太多!
而他李燧只是一个刚刚考取科举的状元!
这厚待,怎能让他不动容?
他觉得心中暖洋洋,立即拜下,谦虚道:“陛下,陛下,臣年轻气盛,当不得……”
“这个无妨,可以多选一些有经验的老臣从旁相助,你为科举状元,能力定是有的。”
子受立即道,这还能让李燧反对?
看他今天敢硬刚李靖,就注定了是大理寺卿!
两个部门都分管刑事,肯定会有分歧,再加上两个部门头头今天吵了一架,矛盾的种子都已经埋下了!
大理寺以科举出身的官员为主,刑部以招贤馆出身的官员为主,这样一来,党派也形成了!
而且刑部实在太猛了,这都多久了,愣是没听过一次冤假错案,必须拆分!
李靖也明白过来纣王是在拆分刑部,他能接受,而且纣王这么做,很对。
事关人命,刑事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大理寺的出现对刑部来说可能不是件什么好事,因为权力分散,地位自然低了一些,可对天下来说,却是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
刑部有狴犴、獬豸,可并非人人都是狴犴、獬豸,等以后负责的刑事越来越多,总会有顾不上的地方,那时候就需要凡人来处理了,而且狴犴、獬豸也不可能永世为官,总会有离任的一天。
而大理寺与新添督查之职的御史台,则能最大限度保证凡人的办案准确率,一个错两个错,总不能三个全错,交叉审理,大大减少了冤假错案。
子受乐呵呵的道:“李燧当为朕之左右手,如此一来,贵族之事就可以安心了。”
李燧已经湿了眼眶,他是个踏实的人,这份信任,他认。
见李燧如此,子受笑道:“好了,李燧,你还需做一件事,你不是认为圜土之中有蒙受冤屈之人吗?便去将他们找出来,如此一来,你也能得些名声,升官所受的非议,也会少上许多。”
“臣……谢恩!”
李燧激动不已,想立即冲去圜土,甚至微微有些失态。
子受含笑不语,他知道以刑部的能耐,李燧肯定查不出什么问题,最后只能徒劳无功。
到时候可就不是什么好名声了,而是无能之名,这样的人做了大理寺卿,定是有人不服的。
不服就对了,子受只想以大理寺为开端,让朝官分出派系,形成党争,怎么可能让大理寺真的起作用?
第457章 不服就干
数日后,朝会。
商容出列,道:“臣有奏。”
“奏。”
商容道:“有来自各地的奏报,说是陛下……陛下治罪大量贵族,引得人神共愤,各地贵族都已不满。”
朝歌贵族是敢怒不敢言,可其他地方的贵族,却是兔死狐悲,这一次引发的,是贵族阶级的大动荡。
虽然绝大多数人不敢在这时候轻举妄动,可总有一些人,想要暗地里搞点事情。
比如黎郡的贵族。
黎郡本来是黎侯治下,黎侯被子受砍了,改黎地为黎郡,还任命了姜文焕为郡守,姜文焕更是以一己之力打退了戎狄。
可黎郡问题不少,姜文焕走马上任没有带任何官吏,他自己也不是个什么精通政务的人,说是满不在乎也不为过。
整个郡的治理都得依靠贵族之手,也就是姜文焕打出来的勇名让这些贵族不敢有太大动作,换做别人骨头渣子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