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带着近卫与部分御林军通过甬道,来到黄帝陵前方的空地。
陵墓气势恢宏,肃穆庄严,还有一些熊、罴、貔、貅、貙、虎等兽类雕像,毕竟黄帝是个很专业的驯兽师。
而在这地底下,便是陵寝地宫。
子受很好奇,史上第一次记载祭拜桥山黄帝陵的记录,是汉武帝,而按照后人考古,桥山黄帝陵最早也是成于秦代,商朝根本不可能有。
可事实就是,在封神世界观的商朝里,黄帝是存在的,黄帝陵也是存在的,那个死活扔不中大拇指的脚印子,也绝对黄帝本人留下的。
那这地宫里,到底有啥?
晁田在外头负责布防,李烈打头进入地宫,殷破败则在子受身边护卫左右。
沿着甬道一级一级往下走,迁坟大军渐渐适应了黑暗的环境。
大禹定鼎九州塑龙脉后,人族就不一样了,不仅有看报就能识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古人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夜盲症也没了。
甬道两侧都是石壁,脚步声回荡在石壁上激起一阵一阵的回音。
子受与迁陵大军一路走到了甬道尽头,眼入眼帘的是一道狭窄的走廊,再沿着走廊走一阵,便是一道巨型石门。
石门一眼望不到边,左右两边的石壁凹凸不平,有明显的人工凿刻痕迹,门后就是陵寝所在。
左找右找找不到什么机关,反倒是一个小兵无意间轻轻推了一把,将巨型石门给推开了。
子受无言,越发觉得给黄帝迁陵是个明智的决定。
黄帝时期的人们太朴实了,一路上连半个机关都没有,最后一道关卡,看着极为唬人的石门却连暴力拆卸都不需要,随便就能推开。
现在是知道黄帝陵的人少,盗墓也不算盛行,以后呢?
只要盗墓贼进来后看见的不是乘龙升天的黄帝本人在笑嘻嘻的招手,不管里头有啥,都得被搬空,翻出尸骨扔在地上也是常事。
第442章 大凶之兆
黄帝陵下头有两道门,一扇是石头门,另一扇是青铜门。
所以石头门背后,还是门。
子受估摸着双重门大概就是黄帝时期最强大的防盗措施了,奈何青铜门和石头门一样,一推就开。
青铜门之后,则是终极秘密。
最前头的几个小兵见到青铜门之后的光景,心中充满了震撼。
他们似乎正身处于一座宫殿里头,四周装点着夜明珠,宫顶是一片纯黑墨玉,顶上镶嵌着各种珠宝,墨玉为穹,珠宝为星,让人眼花缭乱。
殿内画栋雕梁,镭金为柱、白玉作栏,四处雕绘兽纹云影,既有陵寝的庄严肃穆,又有一股君临天下的霸气。
毕竟寻常人还真没钱修铸这种陵墓。
子受连连咂舌,这还只是黄帝的衣冠冢,真要是黄帝本人的陵寝,又该是什么规格?
子受下令,金银珠宝勿取半分,目的是找到衣冠,抬走。
商容被这些亮闪闪的装饰晃瞎眼,这时才想起正事。
是啊,这里宝物这么多,防御又这么薄弱,今日幸好来的是纣王,若换做他人,宫殿焉存?黄帝陵墓焉存?
确实该迁走,加些机关也比两道破门要好。
迁陵小分队四下搜索,他们所在的这处宫殿似乎格外大,一眼往不着边,还分了好几个偏殿。
偏殿之中,则堆放着锦帛,锦帛上,记载着各种物品的制作方法。
“这是制鼓方法!”
“这是舟车图!”
“这是……农学经算?”
“这好像是星图!”
便是敖烈与殷破败也惊呼不已,这其中竟还有兵法战阵。
子受嘴角抽了抽,却是觉得有些不妙。
他手上拿了份锦帛,上头就是个阵法,八门金锁阵,比起现存的战阵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再随手拿起一份,制弓的方法。
看起来平平无奇,细细一品很有问题。
啥弓能射四百步啊?还带连发?
这是神臂弓还是诸葛连弩?
子受算是明白过来了,这些锦帛上头全是失传的黑科技。
毕竟黄帝有个ai自走七香车,还有个嫘祖纺织机,有这些黑科技根本不足为奇。
子受十分疑惑,蚩尤到底是凭什么能和这些黑科技打成五五开的?
惊呼声渐渐停了下来,将士们终于意识到这里是地宫,不能冒犯黄帝陵寝。
商容则在子受身边谏言道:“陛下,这些锦帛乃上古神物,对国家社稷大有裨益,若能造出,必将提升我大商国力,还请陛下遣近卫将这处偏殿围起来,以防有人偷拿,这每一份锦帛,都是先祖传下的至宝。”
商容对此也是唏嘘不已,进入地宫挖开陵墓,虽是有些不敬,却也有好处。
这些锦帛中有大量失传的事物,其中一份记载着衣物,衣裳、鞋帽、裘、胄,对羊毛衣也有所提及。
若是能早日发现,又何必需要等到纣王推广羊毛衣,才能让贫苦之人度过寒冬呢?
子受眨了眨眼睛,行吧,都带出去,不用白不用,反正也是全天下推广,功德也是黄帝的。
……
桥山上的将士们依然处于警戒之中。
晁田刚遣人换了班岗哨,只见天空中突然升腾起一团云气,云气经过印台山山巅印台突出的地方,仿佛是水泼墨染般忽然转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