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4章
    离一百零一个还有较大差距,但子受很自信,他比姬昌年轻。
    而且殷破败的老婆也怀孕了。
    不要误解,意思是又能收义子了。
    自己特意给朝臣们放了假,为了传宗接代,他们还不得努力造人?
    到时候大有操作空间,生不出还认不了?
    一句“做我的儿子吧”说出口又不难。
    起了些凉意,子受揉了揉额头,发现这个季节如果躲懒偷闲的话,并不适合外出。
    估计再过一阵子,就会下雪。
    子受有些想念出去救灾结果杳无音讯的龙吉,妲己正在养胎,后宫之中,他现在已经没有敌手。
    倒不是他不想宠幸九头雉鸡精胡喜媚与玉石琵琶精柳琵琶,主要是想到这二位刺过自己,就悲从中来。
    不过渐渐的,也看淡了。
    就像今天收到发现煤炭的消息,子受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他想着宫里多添几个大铜炉子,也能暖和许多,或是通上地暖,四季如春。
    穿越者比古人更贪图享受,至于为了昏庸值禁止开采煤炭……
    先不说没有好的理由,朝臣不会同意,而且禁止也没有用。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煤炭显然有暴利,屡禁不止,下头的人偷着弄,指不定他还啥都不知道,还不如放在明面上。
    再者,煤炭还是第一次被发现,估计西北那旮沓随便来个人拿个镐子找个深山往下一凿,就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煤炭,找几辆大车一拉,齐活。
    子受决定对煤炭的用法稍加引导,自家取暖、烧开水洗澡、烫酒、炒菜,啥都好,绝对不要整出其他劳什子划时代意义。
    希望大家有点逼数,挖煤的目的能单纯一点,代替木炭就好。
    纣王十年,1月1日,凌晨。
    子受的眼前,系统光幕自动显现。
    【即将结算……】
    【结算完成……】
    【昏庸值:213】
    这个数字有些敷衍,不过它居然是三位数,破百了。
    稍加思索,冷静分析,莫非系统在后台做数据?
    平灵平叛,曹州治水治人心,灌江口精盐,劳动号子……
    连环背刺都能把负的直接掰正?!
    虽然炭价高涨让贵族方面怨声道载,但贵族没有表露出来,也没传出什么风声,应该不至于赚这么多。
    难道是其他地方?胶鬲在灌江口搞大动作了?李靖在陈塘关遇到大麻烦了?
    还是九月初不敬天神神权人授赚的?
    有可能,毕竟孟姜女的事儿被堵住了,长城那边的奴隶都只知道靠近长城会感到温暖,采石修长城更容易了,死伤大减,却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当自己已经习惯了北地的气候。
    普通百姓更是只知道纣王口出狂言不敬天神,还囊血射天盈土鞭地。
    敬畏天神的人远比敬重商王的人多,甚至在许多人眼中,天神比老祖宗地位还高,想继续人祀人牲的可不在少数。
    这对人族而言不是个好现象,但他们都是子受的昏庸值来源。
    不过也不太对劲,应该还有更多不知道的地方产生了昏庸值。
    子受再次抱怨了一番系统,结算都结算了,就不能给个来源明细吗?
    明细一出,能调整计划,也就能赚更多。
    不过这是子受拥有系统快三年里,第一次狠狠薅了一次羊毛。
    213!
    这要嗑药,能磕到什么地步?
    大罗金枪?呸,大罗金仙?
    以前最高纪录只有三十多点,换了颗小药丸,还上吐下泻拉肚子拉了好几天。
    但这次,子受直接把这个纪录拉高了七倍!
    子受瞬间觉得,多年奋斗有了意义!
    挨最多的刺,赚最多的昏庸值!
    不过这事还得多研究研究,多搜集各方信息。
    找到正确的昏庸方法,才能保证在每个结算期内赚取昏庸值,最终原地飞升打穿天道。
    不管怎么说,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终归看到了希望。
    要是再这么顶着个毫无希望的负数挨刺,他都不想干了。
    子受长出了一口气,昏君是有些难,但掌握要领,就会渐渐变得轻松起来。
    毕竟没有哪个昏君是天生的,后天还需不断努力。
    加油!
    ……
    第260章 高明的刺客不仅擅长背刺,还懂得隐匿
    “大人。”
    比干郑重一礼。
    “王兄不可如此!”
    箕子颤巍巍上前扶住比干,可袖袍太长,人老了腿脚不便,于是乎,俩老头谁也拉不住谁,一起倒在了地上。
    幸好没人看见。
    两人站起,一时间有些尴尬。
    比干唏嘘不已,这世上还记得他比干的,兴许只有纣王与箕子了吧?
    显贵时门庭若市,落难时门可罗雀。
    不过倒也不能说是落难,这是纣王对他的保护,谁叫他参与了子启谋反呢?
    纣王大恩,赦免了他,并且在麦云刺纣王的戏曲中,也刻意淡化了他的存在,导致原本颇有贤名的王叔比干,竟是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也唯有如此,他比干才能安处至今。
    箕子道:“王兄,半年未见,可还好?”
    比干微微一笑:“一切安好,幸赖陛下仁德,我才能以戴罪之身为大商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