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0章
    第205章 道友,请留步——
    始皇九年,岁在甲子,暮秋之初,会于朝歌之摘星楼,国庆事也,群仙毕至,少长咸集。
    群仙都已入席,月明星稀。
    吕岳一个人独占一席,和他一样独占一席的,是个叫做王禅的道人,自号玄微子,不是阐教门人,也不是截教门人。
    是申公豹苦修时,在山中深谷偶然相交的散修。
    来者皆是客,修为高低无所谓,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就行,这时代没什么比仙人之口传讯更快了。
    子受先按照以往的说辞,随便说了些场面话,之后便邀请群仙看戏。
    子衍领衔出演的戏曲,正是孟姜女哭长城。
    这出戏是子受亲自编的,美化他人丑化自己,是他的一向作风,剩下的几处戏都交给师延编写,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孟姜女代表着那北上的百人妇团,虽然那些妇女现在活的一个比一个好,甚至乐不思朝歌,留在了北疆,但戏说可以胡说,做一些戏剧化改编,是正常合理的。
    孟姜女哭长城与麦云刺纣王一样,分为三幕。
    第一幕是孟姜女寻夫,重点突出了孟姜女的贤良淑德以及君王无道,丈夫在家中苦读,竟突然被官兵抓走,强行送去北方修长城,孟姜女连夜为丈夫赶做寒衣,决定排除万难北上寻夫。
    一路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没逢深夜,只能躲在破庙,对着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瑟瑟发抖。
    第二幕,就是哭倒长城。
    孟姜女脚上都起了血疙瘩,终于来到长城,却没找着丈夫,打听之下发现丈夫早就累饿而死,甚至尸首都找不到。
    因为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尸首都填到了长城里头,孟姜女就哭,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感动了天神,神力之下,长城像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
    孟姜女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守着丈夫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第三幕,就更过分了,讲的是路过的纣王看中了孟姜女美色,想纳为妃子。
    孟姜女以三件事为要挟,立碑、送葬以及游海,安葬了亡夫后,趁着游海的时候,大喊纣王昏庸无道,害死我夫,又来害我,最后跳海自尽。
    当然,这些都是为了摘星楼宴饮特意编排的特别版,普通的孟姜女哭长城并没有这么夸张,这故事太具有扇动力,得稍稍克制一点,不然压根通不过群臣审核。
    孟姜女也是所有戏曲里最受欢迎的一个,子受遣尤浑去看过效果,凡是看了戏的百姓,无一例外全都被感动的痛哭流涕,有的还当场破口大骂。
    这样一出加强版的孟姜女,必然能给仙人们一个先入为主的糟糕印象。
    群臣面色阴沉,这是整的哪一出?
    早前演的普通版孟姜女他们都看过,虽然有些不敬,但出发点是好的。
    毕竟孟姜女的故事在纣王治下没有发生,却在其他诸侯领地中有过类似情节,那些被抓去当奴隶的、被当做人牲祭品的,甚至比孟姜女的故事更悲痛曲折。
    孟姜女的戏曲是在对统治者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戏曲不分国界,故事很容易流传到诸侯领地中。
    而那些诸侯领地中的百姓们听了戏,了解了故事,便会有感同身受,进而让有过暴行的诸侯失去民心。
    这些,大臣们都懂。
    可问题是,这次摘星楼上的加强版孟姜女哭长城有些过分了,戏里戏外都是在诋毁君王。
    陛下莫不是失心疯了?自己骂自己?还是当着众多仙人的面?
    这不是明摆着让这次宴席不欢而散吗!
    戏曲结束,席间的美味佳肴,忽然就没那么香了。
    赵公明有些尴尬,他很想说纣王其实是个爱民如子的明君,这只是虚构的戏曲。
    可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罗宣有些懵,这就是他想蹭功德的君王?
    有这种君王,只怕得染上一身因果业力吧!
    “拿上来!”
    子受开始他的表演。
    寺人推来一个小车,车上载有无数木雕。
    “国师,这些木雕是哪位神灵?”
    申公豹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前些日子下发给百姓们祭拜的天神木雕吗?!
    那个时候,朝中文武还都以为纣王在西岐的压力下,决定提倡祭天从而示好诸侯呢!
    却没有想到,木雕被收回,又送到了摘星楼。
    申公豹有些为难的道:“陛下,这些木雕,统称天神。”
    “天神?他们有何功劳?”
    群臣:“……”
    没人说得上话,破木雕能有什么功劳?
    “你们不知,朕便来告诉你们。”
    子受拿起一个木雕,道:“城南卖油老翁为女求姻缘,祭祀天神,无果,其女年逾五十,依旧呆在闺中,无颜见人。”
    随即,将木雕狠狠砸在地上:“这位天神无功受禄。”
    子受又拿起一个木雕,道:“城北卖菜老妇家中幼子患病,祭祀天神,无果,三日后再祭,无果,幼子依然重病。”
    随即,他用力一捏,将木雕捏为粉尘:“这位天神白白接受百姓祭祀,两次,其罪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