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章
    言罢,他又恭敬的看了纣王一眼。
    想不到陛下有此宏愿,堪称贤名之君,天下典范。
    子受:“……”
    难道这俩人这么没逼数,不知道为什么被发配西园?还感恩戴德?
    子受有些不甘心,事情似乎完全偏离了轨道。
    箕子敏锐的抓住了“造福天下”一词,伯夷、叔齐高义,不会屈服强权,原来一切另有深意!
    想来也是,陛下至今,除却封禅稍有逾越,可曾做过什么恶政?
    便是杨任这样一言不合就大喷出口的诤臣,也从未获罪,怎么可能惩罚忠言直谏的伯夷、叔齐来西园思过?
    这西园,定有不凡之处!
    杨任不解,两人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可为何又有市井流言呢?
    他疑惑道:“臣听说,伯夷、叔齐在西园与兽为伴,皆是因陛下太过苛责……”
    叔齐惊了,自己久居西园,竟是不知外界有这种传闻,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他连忙道:“陛下,此乃市井流言,不足信。”
    是不是流言我还不知道?子受看着伯夷,怀揣最后一丝希望,道:“朕那日被搅了兴致,心有怒气,罚两位卿家于西园思过,却是过了,两位有何冤屈尽管直言,朕……”
    子受话还没说完,伯夷就一脸正色,凛然道:“臣不敢有丝毫怨言,一切都是臣心甘情愿的,哪怕在这西园待上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都不会有丝毫怨言,陛下……莫要如此,此万世功德也。”
    伯夷愈发觉得纣王是一位明君,有涵养有气度,换个脾气暴的,别说坦荡在臣子面前谈论这些流言蜚语,恐怕早就派人拿下散布谣言的人了。
    杨任不如箕子了解伯夷、叔齐,仍旧有些怀疑,疑惑道:“还请两位解惑。”
    “诸位一看便知。”
    子受与大臣们在偌大的豕房中走了走,来到猪圈,左边干瘦的猪,和右边肥硕的猪,看的分明。
    伯夷、叔齐开始为众人讲解起有何不同,阉割后的猪出栏率高,产肉高,而且不许精细照料,成本比以往低了许多。
    这就说明,只要有猪仔,平民百姓家也养得起猪。
    大臣们恍然,他们偶尔也吃猪肉,但却没人亲自养过。
    伯夷继续道:“陛下,西园虽然脏臭,可自从我等来后,每日都有清扫,防治疫病,并有记录下猪肉增长情况,以及阉猪与普通野猪的各种不同,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母猪的产后护理……”
    伯夷滔滔不绝,朱子真在一边哼哼两声,不得不承认,凡人的确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像这些细枝末节,他此前从没留意过。
    有文化,好啊,而且伯夷、叔齐一来,就解决了他们七兄弟最困扰的问题,七个大老粗,就算是最有智谋的杨显也不是很懂总结方法,空有经验,两人一来,请教半月后,便总结出养殖牲畜的要点,甚至记录在册,总结的头头是道。
    叔齐抱来一堆竹简,看起来比他整个人都要沉上许多,身子又佝偻了几分。
    “这些都是臣与兄长总结的部分养殖经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养猪,牛羊次之,若非戴校尉、吴校尉、常校尉,臣竟是不知,原来狗宝、蛇胆、蜈蚣粉,都是上好的药材……”
    “臣能整理出这些经验,全凭七位校尉鼎力相助,臣不求高官厚禄,只求陛下能将这些经验传给平民百姓,真正做到‘何不食肉糜’,让寻常人家吃得起肉,沾得几分荤腥!”
    原本满脸狐疑的杨任也不禁动容。
    群臣看向纣王的目光,愈发热切了几分,原来这就是何不食肉糜!
    什么西园兽园,这可是造福万民的养殖园啊!
    子受看得瞠目结舌。
    “陛下圣明啊!”杨任拜服:“伯夷、叔齐苦心总结,这西园,定要更加重视才是,此举,是极大的善政,臣恳请陛下下令,朝中定要鼎力相助,绝不能以牲畜养殖为贱业而怠慢半分!”
    箕子也连连赞叹:“伯夷、叔齐有功,功在不耻下问,西园七校尉更有大功啊!”
    他和群臣都很清楚,伯夷、叔齐起到的是总结作用,西园七校尉才是背后真正钻研的人。
    所有人都想起了封赏那日,纣王言先祖托梦,重用七校尉的事情。
    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真的啊!
    如果没有这等出身草莽的粗人经营西园,派遣那些不知农事,不事生产的大臣、官员来管理,他们能养的好吗?能有此千秋功业吗?
    朱子真端来猪肉,给群臣分食。
    甚香之声不绝于耳,猪肉不仅增产,就连味道,也比牛羊美上不少,还多油多脂,万民之福,社稷之福!
    子受拿着猪腿发愣,伯夷、叔齐这是开创出养殖学了?
    我好好的动物园,愣是给整成养殖场了?
    这样的人才,竟将来到了朝歌,是孤竹国不好玩,还是美女不够多?
    咬了一口猪腿,阉猪肉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吃到,和上辈子差不太多。
    何不食肉糜的昏庸值算是泡汤了,万幸猪肉挺好吃。
    吃着吃着,他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梅山七怪出了问题,那胡喜媚的禽房呢?果泳馆呢?
    这……它们都在西园啊!
    第114章 我那么大一游泳池呢?
    想到这里,嘴里的猪腿,立刻就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