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章
    而且,如此肥胖多肉。
    朱子真看了看自己,微微一寒,随即又挺直了脊背,这是功德!
    劁猪,也就是阉割过的猪。
    这等手艺其实早就有了,只是没人重视,没有成系统使用,朱子真了解后,直接投入使用,这三、四个月来,已经卓有成效。
    毕竟很简单,只用将心比心想一想就好了。
    朱子真自思,当年他还是一只未化形的野猪时,他肯定没心情享乐,不会再耗费大量时间去修行,去勾三搭四找母猪,高官厚禄登临仙道也都懒得想,吃吃睡睡勉强活着就好了。
    朱子真看不起这样的猪妖,可这样的猪,却是不会瞎跑乱动,每天只长肉的优秀肉猪。
    他望着伯夷、叔齐怒喝道:“陛下为民思虑,平民一年到头也吃不得肉味,你们可知道这些猪,和养羊养马不同,根本不需照料,只要到了饭点,提着一些食物喂养即可,更不像以往山林间养猪,还要带着它们漫山跑,哪怕足不出户,也能养得肥猪!”
    伯夷、叔齐闻着猪臭味儿,有一种想要掩鼻的冲动,可事实就摆在眼前,猪肉增产了。
    哪怕猪肉的味道比不了羊肉、牛肉、鹿肉,可如此容易饲养,肉又如此多,足够改善人们的饮食。
    何不食肉糜,似乎并不是一句空话。
    他们渐渐有些明白纣王为何让他们来西园了。
    像这朱子真,虽然会养猪,开创了新的养殖方法,可说到底还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
    西园七校尉如何总结养殖经验呢?又如何传播于民呢?
    贵族识文断字,能够做到,可贵族中又有几人甘愿下到这等恶臭的豕房中,为民解忧?
    伯夷、叔齐觉得自己可以,他们虽是孤竹国国君之子,但为人高义,体恤百姓,又颇有威望,粗通畜牧,正是最适合总结、传播经验的人选。
    朱子真拿了两块早前煮熟的猪肉,往两人嘴里一塞:“不食商粟?陛下圣德,俺就问你们这猪肉香不香?替天下百姓问问你们,还食不食商粟?这猪肉它香不香?”
    伯夷、叔齐咽下后,均是看到彼此眼中惊诧:“甚香……”
    第112章 是昏庸的气息
    伯夷、叔齐本以为这猪肉会和以前一样,带着腥骚味,但没有。
    仔细回想着那块肥肉,连油脂带精肉,口感滑而不腻。
    对,就这满口油脂的味道,寻常猪肉,根本没有如此肥厚的油脂。
    两人开始细细回味起来。
    比羊肉微腥,比牛肉滑嫩。
    “甚香!”
    两人又重复了这个词,完全发自肺腑。
    但他们香的不是猪肉味,而是百姓。
    养猪变得比以往简单许多,便是深入寻常百姓家,似乎也不难。
    养出来的猪肉,也是多肉多油脂,一头顶两头,别说常年不食肉味的平民百姓,便是他们这种诸侯之子,也觉得美味。
    而即使没有这等新的养猪方法,猪肉的价格也比牛羊低了许多!如今增产后,可以预见肉价必然大跌!
    想来其他的牛房、羊房,也有类似的进展。
    何不食肉糜!
    这就是何不食肉糜!平民百姓能食肉糜!
    连带着,两人看向朱子真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那个大肚子将军,瞬间变得高尚起来。
    他土里土气,他行为怪异,他不知礼数,活像方外蛮夷,甚至和这些猪相似,吃起东西,也是哼哼唧唧。
    这一切,在伯夷、叔齐眼中,都成了专心养猪的表现,一个人为了养猪,连自身行为动作都变得与猪相似,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的用心呢?
    此国之重臣也!
    贤能不在于德行如何,不在于举止如何,而在于为社稷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啊!
    两人不再多言,默默走到外头,尽力将乱跑的猪抓住。
    每天,他们都向西园七校尉请教着养殖方法,而夜晚,又一字一句,将一天的收获记下。
    时不时,还会提出建议,让西园里仅有几个打下手的小臣,进行更规范化,更精细化的养殖。
    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地,他们悟出了更多东西。
    那肉林,好像不仅仅只是因为肉类产量提升,单纯用来享乐的地方。
    只是隐隐还有一些细节没能想透,需更多思考来领悟。
    ……
    一个月后,草长猪肥二月天。
    杨任联合胶鬲、赵启、孙寅等大夫上奏,伯夷、叔齐已经在西园中反思一月。
    实际上他们是听到朝歌里流言太多,甚至不少人非议起纣王,说纣王亲信小人,将北地的两名贤人发配军中。
    在这些异声中,为了纣王的名声,他们不得不行劝谏之事。
    子受很满意,流言从何而来?
    当然是他自己散布的,石矶的嘴很好用,百姓无脑相信她,和自己不对付的云中子也偶尔会叨叨几句。
    不然谁没事关注西园那地方?
    不仅如此,还大肆宣扬了伯夷、叔齐不食商粟、叩马而谏等事迹,突显其品格高尚。
    如果这样还能让人夸自己做得对,才是见了鬼。
    子受点头称善:“卿等所言甚是,不如今日与朕一同往西园一行,也看看伯夷、叔齐,是否改过自新。”
    退朝后几个大臣随驾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