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去!”场面更加混乱,饶是乌黎与伊上斜等人尽力指挥,也没能挽回颓势。
乌黎抽出刀,尽力夹着胯下马匹,领着本部族人大喊:“随我冲!”
约莫三千骑,形成了滚滚洪流,朝着貌似最弱的老七山羊精杨显处冲去。
杨显拦了一下,便放他们离去,随后更多的土方骑兵,也从他留出的口子中跑路。
土方再度留下数千尸体后,终于都跑掉了。
“老七,你怎的把他们放走了?纵是全歼,也不是什么难事。”袁洪一阵挤眉弄眼,有些没尽兴。
杨显一捋胡子,道:“大兄,我等前来投商,土方首级可为晋身之资,然商军才是此战主力,若我等七人便歼灭土方,陛下又该如何奖赏将士,又该如何封我等官职?”
“凡事不宜过头,这数千土方人头,足够我等换取一官半职,朝中闻太师乃截教正宗,若我等大肆杀戮,他又会作何感想?”
袁洪抓耳挠腮想了想,是这么个道理。
在大多数人看来,妖族并非善类,不服教化不知礼数的标签早就打在了他们身上。
刚来投商就杀了数万人,虽然是敌人,立下大功,可难保有心人不会觉得他们本性难移,喜欢杀戮,从而生些其他想法。
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接受妖族的君主,自然得注意分寸,控制言行。
片刻后,子受与大军一同追来,看到了满地尸体。
是谁这么猛?
袁洪上前,拱手拜道:“袁洪与兄弟们听闻陛下设立招贤馆,特来投军,不想半路遇上蛮夷,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等还击,我等便出手一战,托陛下之福,阵斩数千。”
袁洪?梅山七怪?
这是七个大佬啊!
子受看了眼闻太师,闻太师睁开了眉心第三眼,表情有些不对劲。
很好,这七个人我收了。
闻太师都看出来他们是妖怪了,我还能不要?
重用妖孽不是昏君是什么?
就是得改改袁洪的臭毛病,什么托陛下之福,最讨厌这种没事就给皇帝分功的臣子了。
子受笑道:“此言差矣,此皆尔等之功,七位壮士可与朕同回朝歌,也好论功行赏。”
闻仲望着土方离去的方向,拜道:“陛下,土方仍有数万骑北逃,臣请命领军追击,以防他们逃窜途中骚扰城镇行劫掠之事。”
子受点头答应,闻仲一如既往的忠勇。
正好,老太师离了朝歌,不愁有人妨碍自己秀操作。
袁洪七人,另有重用。
“回朝!”
……
第84章 陛下圣明,万寿无疆
殷郊、殷洪正在组织百姓迎驾。
监国的这段时间,他们勤政爱民,施了不少仁政,虽说都是出于姜后之手,但却是他们亲力亲为的。
他们满心欢喜。
一定要让父皇好好看看自己的努力。
这些百姓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早在收到长城边的烽火后,两人就将周围村落的百姓转移到了朝歌城内,拉长了土方的战线,每次劫掠都得去更远的地方,减少了百姓的损失。
就在半月之前,这些百姓还心有怨言,突然就把他们强行赶到朝歌城,离了家乡,这算什么事?
可看到黑压压的土方骑兵后,他们才知道眼下的安逸来之不易。
有城墙,有士兵,还有两位皇子给他们安排食宿。
无论纣王是在结盟上违背道义杀了敌酋,还是封禅不敬天帝,对这些最淳朴的百姓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
其实在刚才大战时,他们听着城外的喊杀声,都是害怕的。
但有人来安抚,给他们解释了很多。
懵懵懂懂的百姓们,也就明白了其中缘由。
百姓们都是质朴简单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他们内心深处,多出了一份最真挚的感激。
大家兴冲冲的听着号令。
殷郊、殷洪平时除了处理政事,最多的便是接触这些迁徙而来的百姓。
朝歌城中的百姓大多不愁吃喝,相对富足,可这些迁徙来的百姓,才是大商大部分的普通人生活。
听听民意,给他们安排住宿,或是分发粟米,渐渐的,两人在百姓之中颇有威信。
姜后也曾告诉过他们,纣王的对手是诸侯贵族,要多多争取百姓的支持。
殷郊、殷洪一开口,那些迁入朝歌的百姓便纷纷聚拢,寸步不离。
殷洪憋足了气,大声道:“陛下就要回朝歌了,知道该怎么做吗?”
“知道!”
众人异口同声。
“按照吩咐,在安排好的位置,不要互相推挤,时刻注意御驾。”
南门两侧,密密麻麻全是人,一眼望不到边。
数万百姓聚集,其实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闹出乱子,但这些百姓不同。
可以见到,有许多胳膊上缠着绸缎的男子,正在维持秩序。
这些都是唯才是举令发布后,去招贤馆应征的人才。
有一些文化,能识字。
在负责招贤馆的费仲看来,这些人只是认识几个字,勉强听懂了唯才是举令的内容,想来试试而已,并没有多大的才能,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处理地方政务。
可他再一寻思,既然这么鸡肋,纣王为什么要特意设立招贤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