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意外发生了,几个近卫霸王步迈着迈着,就迈出了军列,哐当一声撞在一个摊贩身上。
可那卖无心菜的摊贩没有怨言,反而紧张的扶起近卫,说是要将菜全都送给军爷。
距离大胜都过了几个月了,谁不知道百名天子近卫的忠肝义胆?
乱军中以生命构筑城墙,护得主帅周全,这样的大勇大忠,谁不拜服?
就连那看似跋扈的霸王步,也越看越舒服。
他们是英雄,他们配得上!
……
大军停驻,飞廉与孔宣率主要将领入宫。
九间殿,子受已召集百官,等候功臣多时。
飞廉带着众将忙是行礼:“臣等……平叛归来,见过大王。”
声音是哽咽的。
他之前还以为自己是纣王表明揽权决心的弃子,细细一想,根本不可能。
得纣王亲自训练的天子近卫总共三百,其中一百予了自己上战场,正是这些忠勇之人,救了他一命。
他飞廉这条命不值钱,可这百名近卫呢?
纣王一手调教,听闻为了训练近卫,纣王连后宫妃子都没时间宠幸,这该是多么珍贵的近卫啊!
飞廉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虽然只是大夫,即使平叛有功得升将军,也绝不会居功自傲,一定要为大商尽忠,殷商在,飞廉在!
子受抬手,众将起身。
他看着黑了不少的飞廉,看着面如冠玉的孔宣,只这一刹那的恍惚,想到昨天才清算不足十点的昏庸值,他的眼角,竟是不自觉的,滑过了一滴泪水。
大胜啊,除了死了些近卫,其他人甚至都没有缺胳膊少腿……
“来,我们的大功臣……回来了……”子受勉强挤出笑容,咬牙说道,可话到了此处,却突然哽咽。
“大王,大王不可……”
飞廉等人惶恐不知所措,大王竟如此厚待,如此担忧我们。
子受身边的当驾官,忙是小心翼翼的提醒。
这意思是,大王小心失仪。
子受忙用长袖沾了沾眼角,要是殿前失仪也算昏庸就好了。
子受心里叹了口气,道:“平叛大功,可喜可贺,大将军飞廉亲帅虎贲之师,与叛军鏖战于北海,百名近卫英勇护卫,背负国恩,忠肝义胆,当赏!”
子受说到此处,大声道:“大将军飞廉率军北进,大败北海叛军,近卫勇战不退,孤心甚慰,卿等立下不世之功,孤之幸甚,民之幸甚,国之幸甚,即日起,封大将军飞廉为北海伯,统帅北海三军,封其副将孔宣为北海总兵,并赐百万金犒赏全军,首功亲军近卫,具赐解甲归田,赡养家中。”
文臣武将,无不惊讶。
这是什么意思?
赏赐不可谓不丰,一个伯爵位,一个总兵,相当于一方执政大员与外放的将军,不过凭飞廉与孔宣的功劳,倒是当得起。
百万金倒不是真的百万,是个泛指,也在正常赏赐之内。
但解甲归田?
这是个什么意思?
刚打了胜仗的百战精兵,居于首功的天子近卫,让他们回家种田?
顿时,文武两班大臣,纷纷议论起来。
似乎没有太多异议?
子受满意的点头,这些封赏都是他准备好的。
北海叛乱刚刚结束,人口都没有多少,正是一个偏僻之地,孔宣总不可能再搞事了。
让近卫们回家种田,这也绝对是个昏庸之举,历朝历代,哪有让胜利之师解甲归田的道理?
这群老兵油子正处壮年,又有功劳在身,还有金钱赏赐,吃喝不愁,孔武有力,掌握了霸王步经历战事,完成最后一步眼高手低的心态转变,下一步可不就是恃强凌弱鱼肉乡里吗?
迟早怨声道载。
虽说这样的近卫是最优秀的狗腿子,但为了昏君大业,还是让他们返乡比较好。
……
第11章 纣王真是……好手段!
群臣对封赏没有异议,北海伯与北海总兵的规格稍高,但也与功劳大致相抵。
至于让近卫解甲归田,也不是他们能管的。
名义上就是天子近卫,当然是大王想怎样就怎样。
跑来朝歌避难的北伯侯崇侯虎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莫非……这是敲打?
大商分为内服官与外服官。
内服官负责治理以朝歌为主要城镇的核心区域,外服官则是分封的诸侯。
外服职官,与中央政府是上下级关系,但比往后的刺史、太守、知府之类的地方官具备更强的自主性,以及世袭可传承性。
所以外放分封的诸侯权力很大,又有自己的私军,私军不设上限,你能养得起多少军队,就能编制多少军队。
当然,由于这些诸侯大多分封在偏僻地区,无论怎么种田,供养的军队都不可能与地处中原腹地的核心区域相比。
不过,这也是一种威胁。
如果你诸侯有点用,能镇压地方治理地方,那很好,我放着你,不管你,管太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可如果没用了……
崇侯虎局部一紧,他除了打仗什么都擅长,包括思考。
他是个很擅长思考的人。
自己堂堂大商四大诸侯之一的北伯侯,被区区七十二路叛军给打的来朝歌避难?